如廁訓練莫心急 要看小孩心情
如廁訓練莫心急 要看小孩心情
11 Jul 2010
醫健寶庫系列
阮麗明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
護理學院教師
兒童如廁訓練對他們的成長來說,是學習獨立的重要階段之一;與此同時,對缺乏經驗的父母來說,亦是一項挑戰。普遍來說,當小孩接近兩歲時,腎功能已成熟發展,並會受周遭環境、水分攝取量、流汗、發熱或腹瀉等,而影響小便的分量及次數。此外,他們已能建立有規律的排大便習慣,由每天或兩至三天一次不等。
有研究顯示,如廁訓練並非一定要在小孩十八至二十四個月大時進行,而是應看他們有否準備如廁訓練的徵兆或興趣才作決定,例如:
- 生理方面:
- 能保持尿片兩小時乾爽;
- 可坐、步行和跪;
- 如廁後可自行穿回褲子;
- 認知方面:
- 能辨識便意 (小便或大便);
- 明白代表如廁的溝通用語及廁所的用途;
- 個人方面:
- 表達想保持乾爽及清潔;
- 有使用廁所的好奇心。
可行的如廁訓練包括:
- 常替小孩更換尿片,或替小孩穿著學習褲;
- 讓他們觀察家人如廁,並向他們講解如廁及洗手的步驟及方法;
- 用洋娃娃示範便盆的用法,引起他們的興趣;
- 提供舒適及安全的環境讓他們練習,每次約五至十分鐘;
- 在睡前一小時,限制小孩的水分攝取量;
- 時常給予鼓勵,若嘗試失敗,不應責備或懲罰。
如小孩到了五歲仍尿床,家長就應向專業醫生求醫,找出原因,對症下藥。
(刊載於《東方日報》,2010年7月11日)